本文大致内容一览:
- 1、女排功勋球员周晓兰,曾因球技好被称为天安门城墙,现状如何?
- 2、女排老队友的介绍
- 3、女排功勋球员周晓兰:退役后定居美国,育有2女,感谢祖国栽培
- 4、女排功勋周晓兰遭高层排挤,移民美国生两女儿,如今怎样了?
女排功勋球员周晓兰,曾因球技好被称为天安门城墙,现状如何?
导语
一谈女排健将,郎平是佼佼者,诚然,郎平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女排事业,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周晓兰也是中国女排的女中豪杰。
那么,周晓兰与女排的渊源究竟有多深呢?她如今现状如何?
实际上,她如今已经定居海外,过着自己想要的平淡日子。
一、排球女将
1957年,周晓兰出生于江苏南京,13岁时,她便跟随父母开始上山下乡,山西农村条件十分艰苦,物资十分贫乏。
小小年纪的周晓兰便开始了下地做农活,从早到晚的疲惫生活,饱尝生活艰辛的同时,也练就了她铁一般的意志。
16岁时,她进入了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并于同年进入山西女子排球队,从此开始了与排球的不解之缘。
1977年,周晓兰被选入国家青年排球集训队,凭借着天赋异禀的一米八二大个与勤奋刻苦地练习,她很快成为队里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排球分为拦与拍两组动作,而拦网技巧作为抵御敌人进攻的堡垒,是战胜敌人的关键步骤。
她凭借着“天安门城墙”一般的拦网技术,再赛场上多次拦下敌手关键性的击球,为中国女排进一步的进攻提供了机会。
她不仅十分注重团队协作,个人水平也十分优越,1979年,在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她因为卓越的技能获得了个人的“最佳表现奖”。
在1981年,在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上,周晓兰因为表现出色获得“最佳运动员奖”。
之后,她越来越出色,在第23届奥运会上,周晓兰被誉为“天安门城墙”。
二、退役之后
退役之后,周晓兰还一心把自己投入到排球事业上,为了国家排球事业后继有人,她进入排球队做了一名教练。
她毫无吝啬地把自己毕生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女将,细心教导之下,她的学生十分出色,除言传身教外,她还做了很多改革措施。
首先针对制度缺陷,对排球落后的管理体制进行变更,优化训练形式,改进比赛组织形式,在她整体整顿之下,收获良好。
1995年,她邀请了郎平回国担任中国女排的教练,作为“铁榔头”的郎平,女排技术可谓无人能挡。
在她的鼓励之下,郎平带领女排不断塑造中国女排的传奇神话,创造了无数次的突破记录,令人民无不震撼。
三、现状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周晓兰决定辞去职务,选择与家人前往美国生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原来,她的身体因为长期比赛落下了一些疾病,她不得不选择离开热爱的排球生活,为自己做些打算。
由于人气太高,生活经常会受到打扰,所以最后她只能选择一处隐蔽的地方,与家人平静地生活着。
如今,她正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一名工程师,育有两个女儿,与家人十分幸福地生活在马里兰州。
对于隐身后的周晓兰,大家对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
女排老队友的介绍
很多队友真是为排球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竞技体育离不开新陈代谢,但老女排似乎是一个异数,任光阴流逝依然常被提及和怀念。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女排老队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排老队友梁艳的简介
梁艳,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得主。 1961年10月4日,梁艳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3岁时开始练习排球,1976年,梁艳进入成都女排,1977年进入四川省排球队,1979年被选入国家女子排球集训队。 在1981年和1982年随中国女排两夺世界冠军之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梁艳为中国女排夺取奥运桂冠屡建奇功。此后,梁艳又随队夺得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冠军,实现五连冠。
梁艳的运动成绩
1979年在第2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1年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5年在第4届世界杯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6年任中国女排副队长,同年在第10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是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唯一参赛选手
1986年在第10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梁艳的个人荣誉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83年、1984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女排老队友巫丹的简介
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四川内江人。1983年入选四川球队,1984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85年入选国家队,任替补主攻手,扣杀有力,球风泼辣,其所在队1985年获世界杯冠军,1986年是冠军队成员,1990年春她担任接应二传的中国女排多次战胜古巴队。1992年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2000年,年已32岁的巫丹再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第二十七届奥运会。1985年、1986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她先后获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巫丹是蜀中排坛一女杰,她是老中国女排“五连冠”最辉煌时代中,最后一代世界冠军队员之一。1985年、1986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先后获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她的接应技术,尤其快攻中的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的人物评价
中国队主教练胡进赛后对这位老将赞不绝口:“巫丹到队中的时间较短,与队员配合不久,能打出今天这个水平我很满意。巫丹是一名全面的队员,除进攻因与队友缺少默契显得生疏之外,防守技术非常不错。”
女排老队友周晓兰的简介
周晓兰,女,1957出生在 江苏 南京, 中国著名的 排球运动员。周晓兰是跟 孙晋芳、张蓉芳、 郎平同时代的女排明星,在第23届奥运会上,协助女排赢得冠军。 红极一时的杂志《 大众电影》,1982年3月的封面,就是周晓兰和演员 龚雪的合影。那是杂志创刊以来首次用非电影人物做封面。 由于有一身过硬的 拦网功夫,周晓兰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的早期经历
周晓兰开始练排球时,已经16岁了,这在国内职业运动员里实属少有。由于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 上山下乡运动,13岁的周晓兰随父母上山下乡,来到 山西 古交农村。当时古交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吃的是小米,喝的是雨水,用的是煤油灯。年龄不大的周晓兰,也要下地做农活,使她饱尝了贫瘠生活的艰辛。有这三年的磨练,周晓兰练排球后,从省队到国家队,对艰苦训练一点都不怕。训练的辛苦与古交农村的艰苦比差远了,至少还可以吃上白米饭。 1973年入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同年被选入山西女子排球队,1977年被选入国家青年排球集训队、国家排球集训队。
周晓兰在 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1988年进入国家体委,出任排球处长。周晓兰一上任便改革排球运动管理体制,改进训练和比赛组织形式。
1995年初,周晓兰代表中国排协,动员正在 美国读书的前队友郎平回国出任女排主教练。1995年,已是体委系统最年轻的副司级领导。 1995年辞去公职,随丈夫、前中国男排侯晓非定居美国。最初,在 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后在 马里兰州 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目前是公司部门负责人。 周晓兰现定居在马里兰州,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周晓兰的主要战绩
1977年 在第1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上获亚军
1978年 在第8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获第六名
1978年 在第8届亚洲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银牌
1979年 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个人获“最佳表现奖”
1981年 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首次获冠军,个人在 预选赛中曾获“最佳运动员奖”1982年 在第9届世纪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 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 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 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周晓兰的个人荣誉
1980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1983、1984年 三获 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 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有“天安门城墙”的美誉
周晓兰的人物评价
周晓兰和她的中国女排在八十年代里,以敢打、敢拼、敢抢的拼搏 精神,在世界排坛上连夺五次冠军,成为“五连冠”。 这是排球运动史上的奇迹。而女排精神也鼓舞了一代中国青年以拼搏和奋发的干劲在各个领域作出了成绩。那段辉煌对于如今三、四十岁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老女排中,周晓兰有着“天安门城墙”的美誉,跟郎平的“铁榔头”交相辉映。
周晓兰的人物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日本女排是一支世界强队。中国女排的翻身仗,就是从打 日本女排开始的。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日本队在决赛中相逢。比赛打得异常激烈,结果是日本女排输给了中国女排。那场比赛,不仅让对手认识了“铁榔头”的凶狠,更让日本姑娘饱尝了“城墙”的坚固。日本媒体在惊叹周晓兰防守功夫的同时,送给了她一个美丽的称呼:“天安门城墙”。 那个时候, 女排精神感染了整个社会,掀起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热潮。“女排当年让全国人民高兴,那不能简单归结于取得了好成绩。这也有对手强大的原因,只有在一场势均力敌甚至处于劣势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才能感动人。中国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可谓百废待兴,很多方面跟国外相比,都处于劣势,女排取得三连冠,让国人觉得解气,也给了国人信心和力量。”
中国女排的“三连冠”,是指 世界杯、 世界锦标赛和 奥运会三大顶级赛事。女排获得的三连冠,不仅是一个球一个球打出来的,而且都是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女排功勋球员周晓兰:退役后定居美国,育有2女,感谢祖国栽培
2020年9月上映的女排电影《夺冠》,讲的就是上一代女排健将郎平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不过,当年郎平在80年代退役的时候曾经选择去美国发展,而90年代将她带回国内,并劝其成为中国女排队教练的便是她曾经的队友周晓兰。
周晓兰曾是成就女排最初辉煌的那一代球员之一,她出生于1957年,是江苏南京人。但是因为时代的影响,她在13岁的时候就随着父母去了山西下乡,从小到晚干农活,十分辛苦。
尽管乡村的条件差,周晓兰也经常吃不饱,但她却长得十分高挑,足有1米8的个头。这身高在当时对于女孩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由于大家普遍贫穷,周晓兰身高体壮,也意味着吃得多,所以她也因此遭受了不少非议。
周晓兰被发掘出来的时候算是很晚了,直到16岁的时候才被挑选开始接触排球。但是周晓兰无疑是一名排球天才,她在排球场上如鱼得水。而且对于她来说,即使训练再艰苦,也好过干着农活还吃不饱饭的日子。
1977年,周晓兰经过4年的训练,便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被挑选入了国家队,并得以参加当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周晓兰初战便获得了亚军,后又在两年后获得了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并取得当时的“个人最佳表现奖”。
80年代是周晓兰的辉煌时代,尽管1981年周晓兰在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已经24岁,但显然这并不是她最后的荣耀,而只是最初的光芒。而且,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冠军也是中国女排 历史 上第一次夺冠。
这一战使得周晓兰获得了“天安门城墙”的美誉,她以独特且坚不可摧的防守打法让与其争冠的对手叹服,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了中国女排的力量,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接下来,周晓兰又连续三年获得了世界级冠军,在1984年的奥运会拿到冠军后光荣退役。她为国家赢得诸多荣誉,国家也给了不少奖赏,并给予了她“三八”红旗手的称号,以及极好的待遇。
周晓兰也不负国家的重待,在退役后一直在帮助中国女排进行训练和改革,但随着周晓兰和郎平等一众老将的退役,下一代却难续辉煌。心急如焚的周晓兰意识到想要提高女排队,还需团队的努力,于是在1995年将前往美国的郎平劝回。
但是当时的周晓兰已经年近40岁,虽然在国内的待遇相当好,身体的旧伤带来的痛苦还是逼着她做出了辞去公职,和同为排球运动员的丈夫一起去美国的选择。
最初,周晓兰并不甘心,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排球教练。但伤痛再加上体力大不如从前的她还是放弃了,最终选择在美国的一家医疗公司做工程师,也算是找到了比较好的生活。
现在周晓兰已经定居在了美国的马里兰州,而且还有两个孩子。尽管在美国的生活很好,但周晓兰还是常感慨自己曾经在国内创下的战绩,也十分感谢当年国家对她的栽培。
女排功勋周晓兰遭高层排挤,移民美国生两女儿,如今怎样了?
中国女排一直都是被人关注的焦点,她们经常在国际比赛中为国家争取荣誉。有不少人的事迹,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其中有一个女排功勋名叫周晓兰,她曾被人誉为天安门城墙。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周晓兰出生于1957年,江苏省南京人。
她曾在第23届奥运会上,协助中国的女排运动员赢得了一个奥运冠军,因为拦网功夫过硬,被人称赞为天安门城墙。这个称呼跟郎平的铁榔头有的一拼。周晓兰能够拥有这么强的实力,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她从13岁开始接触排球,后来跟着父母上山下乡,在农村进行了很多练习,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国家队教练的赏识,进入队伍以后,她凭着优秀的表现,为国家争取了不少的荣誉,退役以后进入中国排协工作。任职期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受高层排挤,在1995年的时候辞去了在排协的工作,跟随自己的丈夫定居美国。刚开始的时候,她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做排球教练,她的丈夫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成了工程师,后来发展成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因为职业发展比较顺利,两人在美国的生活比较富足,给人感觉很是幸福。夫妻二人在美国陆续生下了两个女儿 可以说是非常的圆满。
周晓兰还将自己的女儿也教育得十分好,她的女儿长大成人之后十分优秀,而且非常孝顺。周晓兰一直都告诉她们两个女儿,叫她们要勇敢、要坚强、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她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丈夫在美国过着很普通的日子,而且她的工作和排球也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她之前为我国做的这些贡献我们都是一直铭记在心的。
当年很多人在看到中国女排夺冠的时候,有的人还留下了激动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因为中国女排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十分艰辛,女排精神也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他带给了中国人很多信心和力量。周晓兰还在排球场上打球时是一个好球员,退役之后他是一个好教练,在家里是个好母亲,像这样一位为了我国排球事业做出那么多贡献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在心。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2-10-01,由admin发表,共 6059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admin,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