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故事(奥运故事2021)

本文大致内容一览:

  • 1、奥运会感人的故事
  • 2、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 3、十个奥运冠军的故事
  • 4、奥运会的起源及故事是什么?
  • 5、关于奥运会的故事
  • 6、奥运励志小故事

奥运会感人的故事

奥运会感人的故事:马拉松选手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的故事。

马拉松选手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只代表祖国参加了一届奥运会——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在全部75名参赛者中垫底,在此之前、之后他也并未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成绩被纪录,这在长跑高手层出不穷的非洲可谓平平无奇。但就是这样一位垫底者,却获得了比不少奥林匹克冠军更响亮的名声,和更广泛、更深久的影响力,如今时过境迁已近50年,人们仍忘不了他,他的名字被镌刻在奥林匹克名人录,成为北京奥运系列节目《英雄之歌》的一分子,在他的家乡坦桑尼亚,一个“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正开足马力运作,以为那里家境贫寒、但有运动潜力的田径新苗提供资助,他曾被法国《队报》誉为“最美的垫底者”。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是第一次在高原举办的夏季奥林匹克盛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太一般了,冠军、埃塞俄比亚人马默.沃尔德的成绩2小时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两届奥运金牌得主“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在4年前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2小时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军新西兰的迈克尔.瑞安2小时23分多的成绩更是平平无奇,记者们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颁奖式,最多关注一下因伤只跑了17公里便颓然倒地的“赤脚大仙”比基拉,对其他选手并未太在意,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投注过多热情,等颁奖式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5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的,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噶尼噶的姆布卢Mbulu,参加墨西哥城奥运时已是30岁老将。虽然他此前并无煊赫成绩,但作为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奥运人物的励志故事有以下:

1、赵伟昌,我国第一位冬奥旗手。

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我国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的18个单项比赛。

当时,30岁的赵伟昌被视为我国最为出色的速度滑冰选手,因此被选定为我国代表团首位冬奥会开幕式旗手,可谓是新中国奥运会(含夏奥)旗手第一人。

2、叶乔波,突破零奖牌。

在第13届、14届、15届冬奥会上,我国都没有获得奖牌。直到1992年的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上,我国女子速滑选手叶乔波才获得第一枚银牌,从此实现了我国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叶乔波是吉林长春人,生于1964年,10岁进入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班,12岁入选八一速滑队,可以说从小就在冰滑道上长大,为她后来的滑冰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叶乔波凭借优异成绩入选国家队,此后,她不仅在国内舞台上所向披靡,在国际舞台上也是大放异彩。

到了1992年的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叶乔波直接一鸣惊人,先后夺得女子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3、杨扬,突破零金牌。

叶乔波之后,中国代表队在冬奥会的舞台上,无论是成绩还是士气都逐年攀升,但遗憾的是始终与金牌无缘。

直到2002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上,杨扬艺压群雄,获得了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和1000米比赛的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杨扬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

杨扬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生于1975年,她从小就对滑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喜爱,在她8岁时,被家乡的业余体校教练王春尧看上,从此开启了她一生的冰雪之途。

1986年,11岁的杨扬进入七台河市业余体校,开始接受滑冰训练;13岁时,她进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练习短道速滑 。此后,杨扬开始在国内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全国短道速滑1500米、3000米的冠军。

4、韩晓鹏,男子金牌第一人。

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的第20届冬奥会上,韩晓鹏异军突起,斩获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金牌,这是我国男选手在冬奥会上拿到的第一枚金牌。

韩晓鹏是江苏徐州人,生于1983年,5岁时,韩晓鹏就在家乡的体校练习,12岁时,被沈阳体育学院的杨尔绮老师选中,正式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1999年,韩晓鹏被选中进入国家队,开始在国内大小赛事上崭露头角,从1999年到2006年期间,韩晓鹏参加了国内不少赛事,但其成绩并不是那么耀眼,不像前面说的叶乔波和杨扬那样,一开始就是冠军收割机。

5、赵宏博和申雪,花样滑冰首枚金牌,冬奥四朝元老。

赵宏博和申雪都是黑龙江哈尔滨人,1992年,两人开始搭档练习双人滑,一起在赛场上度过了18个春秋,堪称是国人心目中一对完美的荧幕CP,更让人羡慕的是,他们俩最后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98年,两人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举办的第18届冬奥会,这是他们首次走上冬奥会的舞台。

此后,他们连续三次在世锦赛上保持着前三名的高水准,先后夺得了1999年和2000年的亚军以及2001年的季军。一时间,他们成为了继陈露之后在花样滑冰项目上最具奥运冲金实力的选手。

十个奥运冠军的故事

十个奥运冠军的故事如下:

1、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冠军

在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

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著名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金牌“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

2、获得女子击剑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

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3、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

4、三次征战奥运会的摩洛哥田径运动员奎罗伊

奎罗伊是多次获得世锦赛1500米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两次参加奥运会,却都和志在必得的冠军擦身而过。雅典奥运会上,他终于夺得了金牌,夺冠后的他冲上看台,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狂吻。

5、奥运冠军王丽萍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

6、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任茜

任茜出生于2001年,15岁的她已经斩获过国际比赛的冠军。在2015年的世锦赛上,她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

在里约奥运会首轮比赛上,任茜选择向前翻腾三周半,动作细腻,入水效果稍显不足,得到78分。第二轮,任茜选择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正常发挥,得到84.80分。第三轮,任茜带来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非常完美,有效分全部都是9.5,得到94.05分。

第四轮,任茜选择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再次跳出90+的高分,得到91.20分。最后一轮,任茜第五跳选择3.2的难度,发挥完美,再次跳出91.20分,总得分439.25,斩获冠军。

奥运故事(奥运故事2021)

奥运会的起源及故事是什么?

奥运会的起源及故事如下所示。

一、奥运会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实际上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

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

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二、奥运会的历史故事

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起了许多神殿,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

古代希腊和地中海区域其他国家的人们在祭典和收获季节,常常举行盛大集会,并进行各种游乐和竞技活动,热闹非凡。最初这项活动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奥林匹亚的集会最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瘟疫成灾,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

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

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关于奥运会的故事

视频:

古代奥运会的传说:

奥林匹克运动会来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村。公元前884年,希腊的伊利斯城邦和斯巴达城邦发生了一场为争夺奥林匹亚的战争。当时,频繁的战争使广大平民百姓厌弃诉诸武力,渴望和平的生活。遂后经协调,双方订立了神圣条约,规定奥林匹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并将其作为和平的圣地和竞技的场所。在古希腊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这一对矛盾,就由体育竞技活动暂时将其统一了起来。当时,统治者倡导体育竞技,是因他们可从浩大的竞技队伍中挑选身体健壮的士兵。平民百姓乐于参加体育竞技活动,不仅是因为通过它可以锻炼出健美的体魄,得到娱乐和精神享受,而且可以过上一段和平生活。

按照竞技会的规定,赛会前后一段时间(初为一个月,后延长为三个月),整个希腊境内要实行“神圣休战”。“休战”期间,任何人都不得动用军队、挑起战事,违者将受到惩处。在竞赛活动中,人们通过交往,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团结和友谊,这自然有利于缓和各城邦间的关系。故此,团结和友谊,便成了古奥运会的支柱。此外,古希腊在婚丧、收获时期,常常举行庆典活动,祭奠万神之首宙斯。在庆典活动中,要举行诗歌朗诵、歌舞表演以及体育竞技,这也是古奥运会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会最初出现时,并不是统一组织的,而是分散在科林斯、雅典、奥林匹亚等几个地方进行,其中以奥林匹亚地方举行的运动会规模最大。到了公元前八世纪,其它地区的运动会已相继自行解体,并开始集中在奥林匹亚举行,这就是古希腊运动会以奥林匹亚得名的原因。

第1届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次。开头几届只有短跑(192.27米)一项比赛,后来逐渐增加了长跑、跳远、标枪、铁饼、角力、赛马、赛车、五项全能(赛跑、跳远、铁饼、标枪、角力)等。当然,比赛的方法是有别于今天的。例如跳远比赛时,运动员的双手要握哑铃,并有人用笛子伴奏。又如拳击,运动员手戴皮套,套外有钉刺,这比现代的拳击比赛更为残酷。参加比赛者起初仅限于成年男子,公元前632年第37届开始有少年参加。据统计,古奥运会先后曾举行过24个项目的比赛,其中成年人18项,少年6项。由于项目逐渐增多,运动会期限也由原先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后来又延长至五天。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大都(不是全部,如武装赛跑等就身着衣服)赤身露体,一丝不挂,全身涂以橄榄油,故此,赤身运动曾风靡一时,并成为古奥运会的一个特色。运动会上有庄严、隆重的发奖仪式,优胜者可获得一顶象征荣誉的橄榄冠外,还要在运动场的墙壁上刻下每个获胜者的名字。此外,对三次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还要在宙斯庙旁为他们塑像,以示表彰和纪念。

运动会的参加者仅限希腊的自由人,奴隶、外国人、妇女无权参与。对妇女要求尤为苛刻。希腊人认为,运动会是一种庆典活动,妇女出席,有渎于神明。加之运动会是赤身比赛,妇女参观,多有不便。古奥运会明文规定:凡妇女私自参观运动会或参与圣典者,处极刑。但在公元前396年第96届奥运会上,一个名叫卡莉帕捷莉娅的寡妇,女扮男装,以教练员的身份带着自己的儿子皮西多吕斯参加了拳击比赛,但终被发现,依律被判处死刑。后因其父兄及这次参加比赛的儿子都获得了冠军,才得到了特别赦免。这是古奥运会平民妇女因偷着观看比赛得以生还的唯一例外。古奥运会虽规定妇女不得染指,但奴隶主贵族阶级中的女性比平民妇女的命运却要好得多。公元前680年,第25届奥运会马车赛列为比赛项目后作出规定:获胜者不是选手本人,而是马匹和车辆的主人;女奴隶主、女贵族或达官贵人的妻女,可雇人参加比赛,并可成为奥运会桂冠的间接获得者。更有甚者,斯巴达极盛时期,斯巴达王阿西格劳斯的妹妹库尼斯卡,依仗兄长的权势,蔑视古奥运会规章,直接参加了马车比赛,成为古奥运会第一个真正的女冠军。以后,希腊妇女又以祭奠宙斯之妻赫拉为由,举办了女子运动会。但运动会始于何时,规模怎样,举办了几届,均无可考。不过,女子运动会在古奥运会时期确实存在过,并先后在奥林匹亚、雅典、希俄斯、德洛斯等地举行过。比赛在奥运会后举行,会期为一天,都是有所记载的。比赛的项目,史料记述不一,提到的有赛跑、赛马、掷标枪等。但截至目前发掘出的文物来看,比赛只有跑步一项,并且身着衣裙。

古希腊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至公元394年止,共举行287届。人们按起源、发展和衰落把它大致分成三个时斯。一、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38年。这期间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兴建了许多奥运会设施,使奥运会处于极盛时期。二、公元前338年至公元前146年,马其顿征服希腊后,保留了奥运会。马其顿王菲利普还亲自参加了马车比赛。随后的亚历山大大帝仍积极支持,为奥运会增添设施,并视奥运会是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形式。三、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奥运会趋于衰落。公元二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它反对体育运动,奥运会也随之名存实亡。公元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废止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43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的大部分建筑物。公元522年、551年,接连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彻底破坏,成了一片废墟。

奥运励志小故事

1.为祖国而战——“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结束比赛的。”坦桑尼亚选手约翰阿赫瓦里在带伤跑完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时如是说。约翰阿赫瓦里在比赛过程中严重摔伤,但他要坚持完成比赛。它远远落在别人后面,跑进体育馆时,只剩寥寥数位观众。余下的观众为他齐声欢呼,把他们所有的支持都给了这位绷带已浸满鲜血的运动员!

2.“标枪王国”的神话——雅尔维宁,一位来自标枪王国——芬兰的标签选手,从小立志要成为奥运会标枪冠军。不过,他在少年时的成绩不理想。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得了个倒数第一名,彼二人讥笑,并认为他自不量力。但是他不在乎,从失败中奋起,不断进行高强度训练。终于在1932年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以72.71米的绝对优势独占鳌头,不仅折桂,而且把原来的奥运会纪录提高了6米之多。

3.永不认输的“飞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允许NBA的球员参加比赛。12名顶级球员组成的“梦之队”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世界。乔丹以平均每场5次抢断排在各队球员之首。在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他抢下21分,向人们展示了他“飞人”的实力。主教练查克戴利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球员,他也从来不会向任何人认输!”

4.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许海峰,以为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选手! 他曾下乡当过知青,他曾做过供销社的营业员,他曾梦想成为军人却一次次失败,他曾因为年龄大而被拒绝参加省射击队。但他用自己的实力在省运动会上夺得了射击冠军,并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他又以自己永不言败的精神为国家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正如他所说:“我生在农村,除非没有给我机会,给我机会我一定成功!”

5.勇于挑战的跳水“沙皇”——萨乌丁是俄罗斯跳水队的代表人物,他单枪匹马阻击中国跳水“梦之队”近10年之久。在国际跳台上,时常只有他一人冲锋陷阵,证明世界跳坛并不全属于中国。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打破中国队天亮和肖海亮双保险夺得一枚金牌。1998年世界锦标赛上他夺得男子3米板和10米台跳水的金牌。战胜中国选手一直是他的奋斗目标。面对强大的中国跳水队,他是令人尊敬的对手。

6.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威廉姆斯这位曾获得全美网球单打冠军的选手不会忘记1912年4月14日晚上,当他乘坐的世界上最大的一艘游船泰坦尼克号下沉时,他为了保住性命不顾一切的挣扎在北亚特兰大冰冷的水域里的情景。当他被救上岸时,医生建议他切除双腿,威廉姆斯拒绝了。通过每天的运动,他的腿逐渐恢复了力量,后来这个坚强的人进入哈佛大学,并和他的同伴成为1924年奥运会男子网球双打冠军。

7.马背上的英雄——26岁的冯旺根海姆在柏林奥运会上参加了马术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他的马失足,冯旺根海姆被摔下马背,左臂错位。但他忍着剧痛再次上马,并完美的完成了剩下的动作,让德国队获得了决赛资格。他在进入决赛场地时,手臂仍夹着夹板,他居然撤去吊带。尽管由于左臂无法发挥作用,再次从马背上摔下来,但他在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再次骑上马并又一次完美的完成了剩余的动作,为德国队赢得了金牌。 8.奥运乒坛的“常青树”——乒乓王国有个领袖,他就是瓦尔德内尔。他右手横握球拍,被誉为乒坛常青树,面对强大的中国兵团,他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终于成为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8.奥运乒坛的“常青树”——乒乓王国有个领袖,他就是瓦尔德内尔。他右手横握球拍,被誉为乒坛常青树,面对强大的中国兵团,他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终于成为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9.400米栏的“冠军”——被誉为“常胜将军”的世界400米栏之王——美国超级田径明星埃德温摩西,从13岁就独自进行训练,很多技术动作都是自己创新的,他还通过现代技术对自己的训练进行检测和分析,甚至专门为自己设计了更加符合运动原理的跑鞋。在拥有了两枚奥运金牌的同时,也成就了田坛“400米栏之神”的霸业。

10.断腿的“体操小将”——当日本体操选手藤本俊以发抖的最后一跳结束他在蒙特利尔体育场进行的男子体操落地动作后,他的膝盖已经骨折了。他双脚着地时,疼痛如刀扎一般,但他较紧牙关,忍住泪水,希望能有助于本队最终战胜前苏联队取得金牌。一位现场医生说:“我无法想象他如何完成翻转身落地的动作。”当他的队友在他的鼓舞下最终赢得金牌后,藤本俊坚持爬上领奖台说:“现在金牌在手,我也不痛了。”

11.颠覆传统——迪克福斯伯里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执着,突破了传统的跳高方式,采取了当时看起来奇异的跳高方式,这个跳高时先向后,头先过杆的运动员改变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跳法。这种创造也为他带来了名留史册饿荣誉。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16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13名使用了福斯伯里跳跃。

12.拳王阿里——阿里,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名字:阿里,一个让全世界都钦佩的伟人。他的执着是我们励志的摹本,他的潇洒成为我们欣赏的对象,他的自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还有他的精湛技艺、善良本性和他的强烈责任感都使我们感佩。奥运会为他特制了一块金牌,不仅为了他把自己唯一的金牌抛入河中,更为了他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出了一个无形的金星牌,闪闪的金光激励着每个人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2-10-02,由admin发表,共 9138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admin,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日 下午10:13
下一篇 2022年10月2日 下午10: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