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致内容一览:
- 1、拜仁慕尼黑历任队长
- 2、1990世界杯决赛——一场被裁判毁掉的糟糕决赛
- 3、拜仁队历年队长是谁?
- 4、德国足球史上都有谁是自由人?
拜仁慕尼黑历任队长
1.奥尔克(1965-1970年)
作为拜仁在德甲中的首位队长,奥尔克的名字并不太为人所知。1960年,22岁的奥尔克加盟拜仁,1965年起开始担任球队队长,作为后卫的他为球队出场144次德甲联赛打进2球,并率队夺得1967年欧洲优胜者杯冠军和1969年德甲冠军。
2.贝肯鲍尔(1970-1977年)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名字如雷贯耳路人皆知。然而如果不是当年慕尼黑1860后卫的一个耳光,或许就没有贝皇和拜仁这段足球史上最成功的联姻。1959年,14岁的贝肯鲍尔加入拜仁青年队开始了其辉煌的足球生涯,他总计为拜仁出场424场德甲联赛打进44球,在他担任队长的七年间,拜仁先是连续3年夺得德甲冠军,之后又完成冠军杯的三连冠。
3.塞普-迈尔(1977-1979年)
“灵猫”迈尔是德国20世纪的最佳门将,他那长及膝盖的短裤和特大号手套是其个人商标。从1966年到1977年,迈尔曾连续11年不间断地参加了422场俱乐部比赛,这一纪录无人能比。在贝肯鲍尔离队后迈尔接过队长袖标,但在1979年,因为一次意外的严重车祸,35岁的迈尔不得不提前退役。
4.盖德-穆勒(1979年)
在拜仁历史上,能和贝肯鲍尔齐名的无疑就是“轰炸机”盖德-穆勒了,人们又亲切的称他为“小胖子”。1979年,他曾担任过数周的拜仁队长,不过由于当时拜仁的年轻主帅切尔瑙伊曾在比赛中将其换下让他非常不满,没多久穆勒便远赴美利坚踢球并在那里宣布退役。
5.施瓦岑贝克(1979-1980年)
如果不是施瓦岑贝克,恐怕拜仁难以开启称霸欧洲的序曲,1974年冠军杯决赛,施瓦岑贝克在加时赛终场前用一脚世界波帮助拜仁扳平比分并在重赛中四球大胜马竞夺冠。无论是在德国还是拜仁,他是贝皇的“贴身保镖”,在职业生涯末期,他还短暂担任了球队的队长。
6.布莱特纳(1980-1983年)
1970年,布莱特纳和拜仁签下第一份职业合同并帮助球队连夺三届德甲冠军,此后他远赴西甲加盟皇马直到1978年重回拜仁。1980年,他接替施瓦岑贝克出任队长,帮助拜仁时隔6年后重夺德甲冠军并在次年成功卫冕,他也获得1981年德国足球先生。如今,布莱特纳是2012年欧冠决赛地慕尼黑的形象大使。
7.鲁梅尼格(1983-1984年)
1974年加盟拜仁的鲁梅尼格赶上了球队的辉煌盛世两夺欧冠冠军。此后他和布莱特纳组成的布莱特尼格(Breitnigge)组合威震德甲,并在后者退役后接过队长袖标。1984年,由于拜仁财政拮据,鲁梅尼格被赫内斯以550万欧元的转会费卖给国际米兰。目前,鲁梅尼格担任拜仁董事会主席并兼任欧洲俱乐部联盟主席。
8.奥根塔勒(1984-1991年)
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奥根塔勒一直效力于拜仁。他的外号“Auge”则来自他的姓氏,中文意为“眼睛”。和贝肯鲍尔一样,奥根塔勒担任拜仁队长七年间是球队最忠诚的后防卫士和指路明灯,在拜仁期间他七夺联赛冠军的纪录直至2008年才被卡恩超过。
9.奥曼(1991-1994年)
从拜仁传奇门将普法夫手中抢过主力位置的奥曼,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球迷视作拜仁的守护神。1991年,奥根塔勒退役后,作为球队资格最老的他开始担任队长。然而当1994年卡恩来到球队之后,奥曼发现自己失去了主力位置并转投土耳其贝西克塔斯,同时也交出了队长袖标。
10.马特乌斯(1994-1997年)
1992年,马特乌斯第二次加盟拜仁,并在1994年开始担任球队队长。但在1996-97赛季,他和克林斯曼的恩怨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两败俱伤,克林斯曼转会去了桑普多利亚,马特乌斯则被主帅特拉帕托尼剥夺队长袖标。2000年3月,和拜仁产生矛盾的马特乌斯在赛季中途离开球队前往美国踢球。
11.海尔默(1997-1999年)
海尔默在1992年夏天以375万欧元创纪录的身价从多特蒙德加盟拜仁。1993-94赛季,在对阵纽伦堡的比赛中他打入一粒“幽灵进球”,此后德国足协宣布本场重赛,最终拜仁5-0大胜对手并夺得该赛季冠军。在特拉帕托尼剥夺马特乌斯袖标后,海尔默开始统领球队直到1999年转会去了桑德兰。目前,他是德国Sport1电视台的记者并是比勒菲尔德监事会成员之一。
12.埃芬博格(1999-2002年)
世纪之交的拜仁迎来一位铁血队长,他就是“老虎”埃芬博格。和马特乌斯一样,同样是门兴出品的埃芬博格也两度加盟拜仁。1998年,他回到拜仁后没多久并担任场上队长,2001年,他更是为俱乐部捧起阔别35年之久的大耳朵金杯。不过此后,埃芬博格的抢妻门以及一系列的负面消息让拜仁最终没有选择和他续约。
13.卡恩(2002年-2008年)
对于21世纪的德迷来说,卡恩就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般的名字。1994年,卡恩以230万欧元的转会费从卡尔斯鲁厄加盟拜仁。此后的14年间,他是球队的主力门将并8夺联赛冠军和6次德国杯冠军以及1次欧冠冠军。2002年,他出任球队队长直到退役,他622次为拜仁出场的纪录让他成为俱乐部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2008年9月2日,拜仁和德国队在安联球场为他举办了盛大的退役仪式和告别赛。
14.范博梅尔(2008年-2011年)
2006年加盟的范博梅尔是拜仁历史的首位外籍队长,他在卡恩退役后接过队长袖标一职。在拜仁效力期间,范博梅尔累计出场187次打进16球并夺得2次德甲冠军,球迷们肯定也不会忘记其在伯纳乌的“打伞”庆祝。然而上赛季冬歇期,在球队引进古斯塔沃之后,范博梅尔也失去了主力位置,在冬季转会窗口关闭前加盟AC米兰。
15.拉姆(2011年-至今)
在范博梅尔还担任拜仁期间,拉姆便是球队的副队长。荷兰人离开后,已经是德国队队长的拉姆无可争议的成为拜仁队长,他也成为继卡恩之后的又一位双料队长。拉姆早在1995年便加盟拜仁,在斯图加特的锻炼让其成为世界级边后卫,而他也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能率领球队夺得更多的冠军,而拜仁的球迷们则期待拉姆能够带领球队重返欧洲之巅,迎来伟大复兴。
1990世界杯决赛——一场被裁判毁掉的糟糕决赛
之前分析了多场往届阿根廷取胜的世界杯比赛,现在来说说曾经的一场惨痛失利,90年世界杯决赛。
说到这场比赛,可以说是历届世界杯决赛中场面最为一边倒的,尽管比分差距并不悬殊。首先来看看双方的出场阵容。
西德
门将:伊尔格纳
后卫:布雷默,布赫瓦尔德,奥根塔勒,科勒尔,贝特霍尔德
中场:利特巴尔斯基,哈斯勒,马特乌斯
前锋:沃勒尔,克林斯曼
阿根廷
门将:戈耶切亚
后卫:西蒙,鲁杰里,圣西尼,塞里祖拉
中场:巴苏阿尔多,洛伦佐,布鲁查加,特罗格里奥,马拉多纳
前锋:德索蒂
首先简单说说德国的阵容,比起86年也并不见得强出多少,尤其是首发前锋沃勒尔的射术比起鲁梅尼格来真的差了太远,90年这场决赛德国射门多达24次,从录像中对德国印象最深的就是沃勒尔一次次吐饼。尤其是半决赛面对英格兰,也踢到点球大战,可见这支德国队并不能算是无敌的王者之师。
86年那场决赛,阿根廷场面占据了明显优势,且进球机会远远多于德国,而这场球却是从头到尾被吊打,其根源在于阿根廷的实力大不如4年前。86那支阿根廷是 历史 上中场争夺和控制力最好的球队之一,不亚于10西班牙的titikaka,而锋线的终结能力则强于10西班牙。除了两个位置最靠后的中卫布朗和鲁杰里以及门将蓬皮多,所有人都在积极参与中场的争夺,围绕着球王马拉多纳,身边又有一帮脚下功夫细腻的帮手,自然中场控制权会牢牢掌握。而球队终结方式,有马拉多纳利用个人能力一条龙过掉对方防线的单干,有巴尔达诺禁区内的抢点,有布鲁查加的后插上得分,还有就是两个有身高的中后卫布朗和鲁杰里利用定位球头球得分。(之所以有这个进球条件,还是因为中场控制权在手,创造出的定位球机会多,从而转化成进球的可能性就更大,这是90年不具备的)
再看看90年的阿根廷,中场控制权完全丧失,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马拉多纳与布鲁查加的状态比之4年前呈现断崖式下跌。86年马拉多纳26岁,布鲁查加24岁,这都是作为进攻球员的巅峰年龄。而90年的马拉多纳已经30岁,虽然在阅读比赛能力和组织传球方面愈加炉火纯青,但这已经不是4年前那个一拿球突破就能让铜墙铁壁灰飞烟灭的马拉多纳了。而布鲁查加的表现更加辣眼睛,90年的布鲁查加胖了整整一圈,很难想象86年决赛中风驰电掣绝杀德国的人,居然仅仅4年过去,就连个人都过不了了。加上巴尔达诺已经退役,可以说86年的四大进球方式+中场控制能力全面丧失殆尽!好在有卡尼吉亚和戈耶切亚,所以淘汰赛阿根廷的打法格外简单有效,9个人龟缩在半场防守,有了球想办法找到马拉多纳,老马往前一脚传给卡尼吉亚,让卡尼吉亚利用速度冲吧,能找到机会就射一脚,不能的话就回来防守等下一次机会。如果实在没机会也不要紧,拖进点球大战就是了,反正戈耶切亚能扑。
但倒霉催的是,半决赛对手是东道主意大利,毫无疑问东道主是奔着冠军去的。尽管经历了一场惨烈的120分钟后阿根廷通过点球大战胜出,再一次进入决赛,却付出了4名主力停赛的代价。这4个人分别是左后卫奥拉蒂科切亚,中场巴蒂斯塔和朱斯蒂,前锋卡尼吉亚。
实际上,即便是4大主力能出场,阿根廷的实力也远远无法和4年前相比,对比德国仍然处于劣势。这4个人里,前三个人都参加了4年前那场决赛,客观来说,巴蒂斯塔和朱斯蒂还可以替代,而奥拉蒂科切亚不能出场则让阿根廷失去了左翼攻击手,半决赛卡尼吉亚的后脑勺头球破门就来自于奥拉蒂科切亚的左路传中,另外如果进入点球大战,奥拉蒂科切亚还是个稳定的罚球手。而卡尼吉亚无法出场更是让阿根廷本就弱爆的进攻线彻底失去了进球能力,替代他出场的德索蒂实力平平,连牵制德国防线的作用都起不到多少。所以对于德国来说,只需要2个人锁死不在巅峰的老马,就不用担心丢球,剩下的事就是考虑如何突破阿根廷的防线进球了。
但问题在于,德国此前已经连续输掉两次世界杯决赛了,4年前在终场前被老马的一记妙传穿透了防线导致失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次虽然实力明显占优,但德国踢得也非常保守谨慎。
决赛的过程让人有几个感觉:沉闷,乏味,一边倒,主裁判的拙劣表演。这场球几乎挑不出什么精彩场面,那就分析几个问题,1如果能拖进点球大战,阿根廷会有多少胜算?2如果四大主力能上场,阿根廷有机会赢吗?3裁判的水平是何等地拙劣。
首先说到阿根廷想取胜,那120分钟内的比分必须是0:0,因为阿根廷几乎没有进球可能,只有等点球大战。但是个人认为,这场球如果进入点球大战胜算不大。说到戈耶切亚,他扑点球时候的判断能力确实非常强,在每场点球大战中都可以判断对7-8成的方向,但身体爆发力不足,所以面对角度特别刁钻的点球也是无能为力的。在93年美洲杯的两场点球大战中,阿根廷的对手巴西和哥伦比亚都是前五轮全部罚中,都在第六轮才被戈耶切亚扑出点球,这说明戈耶切亚的扑点球能力强,但还没达到无敌的程度。在德国那边,门将伊尔格纳扑点球的能力比戈耶切亚差一点,但德国可能会出场的5名点球手,那真的是梦幻阵容:布雷默,马特乌斯,利特巴尔斯基,A穆勒,克林斯曼。面对这样的5名经常可以把球射入死角的点球手,戈耶切亚扑出2个的可能性不太大,当然也不太可能全扑不到,大概率是扑1个。而阿根廷90年主要的点球手有:塞里祖拉,布鲁查加,马拉多纳(虽然对南斯拉夫罚丢点球,但老马点球命中率还是很高),奥拉蒂科切亚,德索蒂。而决赛中,奥拉蒂科切亚不能出场,布鲁查加被提前换下,阿根廷已经失去了两个非常稳定的点球手,德索蒂虽然在对南斯拉夫的点球大战中罚中,但那个球踢得挺悬。也就是说进入点球大战,阿根廷仅有塞里祖拉和马拉多纳两个稳定的点球手了。还有一个因素,踢点球的时候,体能如果严重透支也会导致技术变形,从场面来看阿根廷的体能应该处于下风,因此那场球进入点球大战,阿根廷胜算低于4成。
再做个假设,如果4大主力能出场,阿根廷有胜机吗?个人觉得应该有,胜算应该在五五开。首先奥拉蒂科切亚如果能出场,对左路的攻防都会有很大的提升,阿根廷第一个吃红牌的蒙松,以及被德国得到的点球,都是从左路被突破了防线,换成经验老道的奥拉蒂科切亚,很可能会避免。其次两位中场老臣能上场,对中场的控制权也会有一些帮助,即便争夺不过德国,也不至于落入全面下风。更重要的是如果卡尼吉亚能出场,德国防守的压力陡增,也就无法肆无忌惮地投入前场兵力狂轰滥炸了,比赛中一定不会出现射门24:1的悬殊差距。当然,德国仍然是实力占优的一方,比赛大概率以0:0拖进点球大战。而这样进入点球大战,则与之前那种情况会大相径庭。首先卡尼吉亚这个威胁的存在会改变阿根廷与德国的体能对比,很可能比拉尔多不需要换下布鲁查加加强防守,奥拉蒂科切亚也在。这样进入点球大战,阿根廷的出场名单将会是:塞里祖拉,布鲁查加,奥拉蒂科切亚,马拉多纳,德索蒂或卡尼吉亚。凑齐5个点球手,体能没有巨大差距,加上戈耶切亚,点球大战阿根廷胜算应该不会低于5成。
最后再看看这个水平拙劣,表演欲还那么强,觉得自己腕比马拉多纳还大的主裁判门德斯,先露个脸,中间那位。
本场比赛的主角不是马拉多纳也不是马特乌斯,而是这位,来看看一些关键场面的判罚。
注:首先说一下,作为阿根廷球迷,本人并不是想表达裁判剥夺了属于阿根廷的冠军,因为决赛中德国确实体现出更强的实力,而且有个该判给德国的点球裁判也没给。
第58分钟,奥根塔勒接球突入禁区,被戈耶切亚铲倒在地,这是个没有争议的点球,裁判就在跟前,示意比赛继续进行。
第63分钟,蒙松飞铲克林斯曼,克林斯曼夸张地摔倒在地,这个动作在当时只是黄牌动作,门德斯却掏出了红牌。隔着那么远,看清楚了吗?
第77分钟,卡尔德隆在禁区内被马特乌斯绊倒,这又是个点球,裁判还是隔着那么近,仍然示意比赛继续进行。
第83分钟,沃勒尔与圣西尼身体接触后倒地,仔细看圣西尼手上有点动作,但沃勒尔倒地那一下明显夸张了。准确地说这是个可判可不判的点球,大部分类似情况是倾向于不判的,但是门德斯判了。注意看,这次门德斯隔着很远。
第87分钟,德索蒂对科勒尔锁喉,被门德斯出示红牌罚下。
这次隔着也很远,这张红牌倒是没什么问题,也是5次关键判罚中唯一一次对了的。
恕我脑洞多,我强烈怀疑门德斯是远视眼,需要戴远视镜……
在门德斯的5次关键判罚中,有4次属于误判。在这4次误判当中,有1次西德吃亏,3次阿根廷吃亏。通过细致的分析,个人感觉国际足联与裁判故意迫害阿根廷的说法,至少在这场比赛并不能完全实锤。
另外,我认为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去分析:德国应该给1个点球,阿根廷应该给1个点球,并且有一张红牌变成黄牌。因为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只要有一个细节发生了变化,整个进程就会全部改变。毕竟正常情况下,应该先得到点球的是德国,比分很可能早就是1:0了,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很难将比分扳平。
虽然不能完全说门德斯黑了阿根廷的冠军,但其拙劣的执法水平确确实实毁掉了一场本就没观赏性的决赛,以上就是对这场决赛的分析。
拜仁队历年队长是谁?
拜仁队历年队长
1,奥尔克(1965-1970年)
作为拜仁在德甲中的首位队长,奥尔克的名字并不太为人所知。1960年,22岁的奥尔克加盟拜仁,1965年起开始担任球队队长,作为后卫的他为球队出场144次德甲联赛打进2球,并率队夺得1967年欧洲优胜者杯冠军和1969年德甲冠军。
2.贝肯鲍尔(1970-1977年)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名字如雷贯耳路人皆知。然而如果不是当年慕尼黑1860后卫的一个耳光,或许就没有贝皇和拜仁这段足球史上最成功的联姻。1959年,14岁的贝肯鲍尔加入拜仁青年队开始了其辉煌的足球生涯,他总计为拜仁出场424场德甲联赛打进44球,在他担任队长的七年间,拜仁先是连续3年夺得德甲冠军,之后又完成冠军杯的三连冠。
3.塞普-迈尔(1977-1979年)
“灵猫”迈尔是德国20世纪的最佳门将,他那长及膝盖的短裤和特大号手套是其个人商标。从1966年到1977年,迈尔曾连续11年不间断地参加了422场俱乐部比赛,这一纪录无人能比。在贝肯鲍尔离队后迈尔接过队长袖标,但在1979年,因为一次意外的严重车祸,35岁的迈尔不得不提前退役。
4.盖德-穆勒(1979年)
在拜仁历史上,能和贝肯鲍尔齐名的无疑就是“轰炸机”盖德-穆勒了,人们又亲切的称他为“小胖子”。1979年,他曾担任过数周的拜仁队长,不过由于当时拜仁的年轻主帅切尔瑙伊曾在比赛中将其换下让他非常不满,没多久穆勒便远赴美利坚踢球并在那里宣布退役。
5.施瓦岑贝克(1979-1980年)
如果不是施瓦岑贝克,恐怕拜仁难以开启称霸欧洲的序曲,1974年冠军杯决赛,施瓦岑贝克在加时赛终场前用一脚世界波帮助拜仁扳平比分并在重赛中四球大胜马竞夺冠。无论是在德国还是拜仁,他是贝皇的“贴身保镖”,在职业生涯末期,他还短暂担任了球队的队长。
6.布莱特纳(1980-1983年)
1970年,布莱特纳和拜仁签下第一份职业合同并帮助球队连夺三届德甲冠军,此后他远赴西甲加盟皇马直到1978年重回拜仁。1980年,他接替施瓦岑贝克出任队长,帮助拜仁时隔6年后重夺德甲冠军并在次年成功卫冕,他也获得1981年德国足球先生。如今,布莱特纳是2012年欧冠决赛地慕尼黑的形象大使。
7.鲁梅尼格(1983-1984年)
1974年加盟拜仁的鲁梅尼格赶上了球队的辉煌盛世两夺欧冠冠军。此后他和布莱特纳组成的布莱特尼格(Breitnigge)组合威震德甲,并在后者退役后接过队长袖标。1984年,由于拜仁财政拮据,鲁梅尼格被赫内斯以550万欧元的转会费卖给国际米兰。目前,鲁梅尼格担任拜仁董事会主席并兼任欧洲俱乐部联盟主席。
8.奥根塔勒(1984-1991年)
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奥根塔勒一直效力于拜仁。他的外号“Auge”则来自他的姓氏,中文意为“眼睛”。和贝肯鲍尔一样,奥根塔勒担任拜仁队长七年间是球队最忠诚的后防卫士和指路明灯,在拜仁期间他七夺联赛冠军的纪录直至2008年才被卡恩超过。
9.奥曼(1991-1994年)
从拜仁传奇门将普法夫手中抢过主力位置的奥曼,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球迷视作拜仁的守护神。1991年,奥根塔勒退役后,作为球队资格最老的他开始担任队长。然而当1994年卡恩来到球队之后,奥曼发现自己失去了主力位置并转投土耳其贝西克塔斯,同时也交出了队长袖标。
10.马特乌斯(1994-1997年)
1992年,马特乌斯第二次加盟拜仁,并在1994年开始担任球队队长。但在1996-97赛季,他和克林斯曼的恩怨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两败俱伤,克林斯曼转会去了桑普多利亚,马特乌斯则被主帅特拉帕托尼剥夺队长袖标。2000年3月,和拜仁产生矛盾的马特乌斯在赛季中途离开球队前往美国踢球。
11.海尔默(1997-1999年)
海尔默在1992年夏天以375万欧元创纪录的身价从多特蒙德加盟拜仁。1993-94赛季,在对阵纽伦堡的比赛中他打入一粒“幽灵进球”,此后德国足协宣布本场重赛,最终拜仁5-0大胜对手并夺得该赛季冠军。在特拉帕托尼剥夺马特乌斯袖标后,海尔默开始统领球队直到1999年转会去了桑德兰。目前,他是德国Sport1电视台的记者并是比勒菲尔德监事会成员之一。
12.埃芬博格(1999-2002年)
世纪之交的拜仁迎来一位铁血队长,他就是“老虎”埃芬博格。和马特乌斯一样,同样是门兴出品的埃芬博格也两度加盟拜仁。1998年,他回到拜仁后没多久并担任场上队长,2001年,他更是为俱乐部捧起阔别35年之久的大耳朵金杯。不过此后,埃芬博格的抢妻门以及一系列的负面消息让拜仁最终没有选择和他续约。
13.卡恩(2002年-2008年)
对于21世纪的德迷来说,卡恩就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般的名字。1994年,卡恩以230万欧元的转会费从卡尔斯鲁厄加盟拜仁。此后的14年间,他是球队的主力门将并8夺联赛冠军和6次德国杯冠军以及1次欧冠冠军。2002年,他出任球队队长直到退役,他622次为拜仁出场的纪录让他成为俱乐部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2008年9月2日,拜仁和德国队在安联球场为他举办了盛大的退役仪式和告别赛。
14.范博梅尔(2008年-2011年)
2006年加盟的范博梅尔是拜仁历史的首位外籍队长,他在卡恩退役后接过队长袖标一职。在拜仁效力期间,范博梅尔累计出场187次打进16球并夺得2次德甲冠军,球迷们肯定也不会忘记其在伯纳乌的“打伞”庆祝。然而上赛季冬歇期,在球队引进古斯塔沃之后,范博梅尔也失去了主力位置,在冬季转会窗口关闭前加盟AC米兰。
15.拉姆(2011年-2015年)
在范博梅尔还担任拜仁期间,拉姆便是球队的副队长。荷兰人离开后,已经是德国队队长的拉姆无可争议的成为拜仁队长,他也成为继卡恩之后的又一位双料队长。拉姆早在1995年便加盟拜仁,在斯图加特的锻炼让其成为世界级边后卫,而他也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能率领球队夺得更多的冠军,而拜仁的球迷们则期待拉姆能够带领球队重返欧洲之巅,迎来伟大复兴。
德国足球史上都有谁是自由人?
贝肯鲍尔:最伟大的自由人
放眼世界足坛能够称作球王的有两个-贝利,马拉多纳,但能够称作足球皇帝的只有贝肯鲍尔一个人。这个足球历史上最强大的征服者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自由人”这个划时代的战术引领了足球世界的第二次改革,贝肯鲍尔更是将这一战术演绎到了极致。作为德国足球的世纪最佳球员,高贵的领袖气质,优雅的踢球风格,全面的技术能力,人们又都誉之为恺撒大帝!在国家队中,贝肯鲍尔不仅是一个胜利者更像一个征服者。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的那场世纪之战,贝肯鲍尔臂缠绷带,浴血奋战的画面成为了世界足坛永恒的经典!1974年西德世界杯,贝肯鲍尔在决赛中遇到了克鲁伊夫,这是两位当时最伟大球员的巅峰对决,虽然天才的荷兰人仅用了56秒就以一个点球领先西德队,但是他们忘了西德队有两大法宝,他们拥有最优秀的自由人贝肯鲍尔和最顽强的钢铁意志。最终凭借轰炸机穆勒在世界杯战场的最后一次投弹,联邦德国人如愿举起了大力神杯!上世纪70年代无疑是属于德国队的巅峰时刻,两个天才的明争暗斗也贯穿始终,在72年欧洲杯上西德队的第一球星是来自门兴的个性天才内策尔,舆论对内策尔的疯狂赞扬令贝肯鲍尔自然心有不甘,由于门兴核心自视甚高且不修边幅,导致他在德国国内树敌颇多,贝肯鲍尔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甚至有传言称皇帝在72年欧洲金球奖的评选中做了不少小动作,导致内策尔最终落选,从此两人之间不共戴天。在足球场上,当一些人站在草皮上时,世界都在他们脚下。贝肯鲍尔就是如此,他在足球场上无往不胜,而且似乎总有离经叛道的习惯。球迷们偶尔责备他们,但是当人们亲历了他们在球场上惊为王者的表演时,人们自然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绿茵场上,那些离经叛道者们可以在追随者的脚步声中毫无顾忌的光鲜下去。这一切只是因为,曾经有一段时光,当他们站在草皮上时,他们就是天生的王者,全世界都在他们脚下
贝肯鲍尔的自由人打法改变了人们对德国足球的一贯印象,拼搏和奋战曾是他们的标签,但贝肯鲍尔的出现则为球队增加了优雅和创造性。他自身具有出众的意识和技术,防守不再是只靠勇猛凶狠的铲球,而是多了对局势的观察和对线路的阅读,在进攻时,贝肯鲍尔又能用精确地传球策动攻势,无愧于“后防线上的10号”之称。
马特乌斯:“自由人”继任者
贝肯鲍尔是马特乌斯从小就崇拜的偶像,尤其是贝肯鲍尔1970年带伤参加墨西哥世界杯的事迹感动了马特乌斯,他立志学习贝肯鲍尔,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为国效力。马特乌斯转会到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后与同胞克林斯曼、布雷默组成著名的德国”三驾马车”,与马拉多纳领衔的那不勒斯队和荷兰”三剑客”争雄意大利足坛。三驾马车同心同德,一举为国际米兰队夺回失去了多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冠军。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担任队长的马特乌斯与队友在贝肯鲍尔主教练的指导下连克诸强,最后在与跌跌撞撞闯进决赛的阿根廷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中以1:0战胜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捧走了大力神杯。这届世界杯赛,马特乌斯荣获”金球奖”,他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同年他还被评为”世界足球先” 意大利世界杯赛后,马特乌斯开始走下坡路。马特乌斯不仅从恩师贝肯鲍尔身上学到了宝贵的足球技术,还学会了贝肯鲍尔的个人生活上的放松。1992年,马特乌斯离开意大利,回到拜仁慕尼黑队,司职中后卫,帮助该队获得1996~1997赛季的德国甲级联赛冠军和欧洲联盟杯赛冠军。 马特乌斯是一位足球全才。贝肯鲍尔曾赞扬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把各个位置的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可以轻松地踢好任何一个位置,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都是一流的,是一个让教练和队友放心的人。老马在颠峰时期出任球队前腰,大局观的把握恰倒好处,进攻时机捏拿得当,往往能用自己开阔的视野为队友做出好球,可谓”中场发动机”。自己的一脚远射颇具威力.球队中路进攻发起者。在职业生涯的后期,老马常常出任球队自由人,中后卫和右边后卫的位置,其造诣堪称贝肯鲍尔第二,防守意识出众,头球也是不错,能防住马拉多纳本身就是一种超强的能力。充沛的体能是他整场比赛不知疲倦的来回奔跑的重要保证。德国人特有的力量以及良好的身体平衡性是他在对抗中获胜的基本要素,弱点是速度以及身高。力量大,速度快,角度刁是马特乌斯招牌式的远射的最大特点,象重炮一样直奔球门而去的皮球对对方守门员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威胁,马特乌斯将其发挥到及至,缺点是射门技术上有所欠缺,可称为同一时代的”远射之王”、”重炮手”。他是德国足球历史上的一名铁汉子,在不到最后一分钟决不放弃比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坚强意志的保证,“日耳曼战车”就是由一个个他们这样的人组成的。作为队长,能在危机时刻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只是在1990年世界杯决赛里面对点球的退缩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马特乌斯是德国足球1980年到2000年的代表人物,富有坚强的日尔曼精神,是贝肯鲍尔自由人战术的最佳传人,攻防俱佳,在球队面临困难时能够沉着应战,鼓舞士气,是德国足球不可多得的一名“将帅之才”。
奥根塔勒:经典的“清道夫”
克劳斯·奥根塔勒的昵称是”奥根”,在德语中译为眼睛。而这个称呼恰好地体现了他在赛场上能密切留意两队的行动,并能积极有效地在不经意中控制好比赛的局势。一开始他踢的位置是中前卫,之后便成了一名出色的自由人。1990年,克劳斯·奥根塔勒的职业球员的生涯上到达了一个顶峰阶段。克劳斯· 奥根塔勒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斗志完成了被赋予的任务,以1比0的比分,在罗马击败了阿根廷国家队,摘取了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桂冠。与此同时,就在前几个星期,克劳斯·奥根塔勒刚刚为拜仁慕尼黑队第七次迎取了德甲的冠军宝座。奥根塔勒曾代表拜仁慕尼黑参加了404场德甲比赛,代表国家队参赛27次,累计52个进球。最具代表性的进球是在1989年8月19日的德甲联赛上,他以1比0的比分打败了法兰克福队,帮助拜仁慕尼黑队再添了一座冠军奖杯。奥根自1984年到1991年担任的是拜仁慕尼黑慕尼黑队队长,而此粒进球正是由当时担任自由人的他从球门中线一脚劲射,破了对方守门员斯泰因的大门,从而获得了该年的”季度最佳进球”奖与”十年最佳进球”奖。
-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于2022-10-03,由admin发表,共 11137个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admin,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本文地址: